西瓜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

时间:2018-01-20 作者:神奥农业

病虫防治   西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、炭疽病、病毒病、白粉病、疫病,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、蚜虫、红蜘蛛、黄守瓜、瓜蛆、潜叶蝇等。

1)病害防治   实行45年以上轮作,选用无病种子,种子用1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30分钟消毒。真菌性病害主要的防治方法: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,病穴内用石灰或50%代森铵400倍消毒。发病初期可在根际浇50%代森铵5001000倍液防治。推广西瓜嫁接换根技术。施用腐熟有机肥及增施磷钾肥。57月西瓜生长期间每隔710天交替使用70%托布津1000倍液、25%多菌灵500700倍液、50%代森锌1000倍液、11200倍的波尔多液等方法防治。

    2)虫害的防治   对小地老虎、瓜蛆、黄守瓜可采用早春多耕多耙消灭虫卵,用糖醋诱蛾消灭成虫,用90%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浇根或加少量水拌鲜草、拌炒香的饼肥诱杀。红蜘蛛、潜叶蝇可喷50%乐果1000倍液或喷80%的敌敌畏10001500倍液。

 

1、西瓜猝倒病,是西瓜种植时期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。危害的真菌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,二者均属于鞭毛菌亚门类型的真菌。主要表现为在茎基部或根茎部出现大量水渍型病斑,幼苗已猝倒。该种病害可以通过施用农药等方式来防治。

  

西瓜猝倒病(左)

    初期时在幼苗根茎部(根与茎的接合部)出现象开水烫过一样,呈腐烂状态的病斑,然后病部变成黄褐色而干枯收缩,子叶尚未凋萎,幼苗即倒地。猝倒病多发生在幼苗子叶期出土至2片真叶展平阶段,该病蔓延很快,出现中心病株几天后即引起幼苗成片猝倒。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,适宜发病的是地湿为10度,低湿对于西瓜的生长不利,但病菌尚能活动,尤其幼苗子叶中储存的养分用完,新根尚未扎实之前,是感染病期。
     
一、发病条件
     猝倒病菌腐生性很强,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。而立枯病菌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—3年。猝倒病菌在土壤中越冬,立枯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,第2年直接侵害幼苗。病菌通过雨水、流水、农具以及带菌肥料等传播蔓延。长期阴雨天气,苗床内光照不良,过于闷湿,床温较低等,均容易诱发猝倒病。立枯病在苗床湿度较大,温度较高,幼苗徒长的情况下发生较多。锈根病主要由苗床低温引起,若苗床温度长时间低于幼苗生长的临界温度(10°C)则极易发生锈根病。
    
二、防治方法

    
对于西瓜苗期病害的防治,应采取以加强苗期栽培管理为主,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。
     1
.苗床地选择。苗床地应建在地势高燥,背风向阳、排水良好、土质肥沃疏松的地方,床土要选用新土,配制营养土的肥料要充分发酵腐熟。

     2
.床土处理。可用50%多菌灵,每平方米用药8—10,先把药与适量细土混匀,取1/3药土撒在床面在作垫土,播种后将剩余的23药土作覆土用,亦可结合整地将药土均匀施于耕作层内,留部分药土盖种。用药土处理床土时应保持充足的土壤湿度,以防发生虫害。

     3
.加强苗床管理。苗床夜间要做好保温工作,防止冷风和低温侵袭,避免幼苗受冻。白天应加强通风换气,降低苗床温度和湿度,使幼苗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力。苗期水分管理应根据苗床湿度和天气面定,每次浇水不宜过多,防止床内湿度过大。每次浇水后最好撒一层干细土或干草木灰,以降低苗床湿度和保墒。

     4
.药剂防治。 1育苗土壤消毒,可在苗床喷洒72.2%普力克水剂600倍液,或72%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,或98%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。

2加强管理,底水浇足后适当控水,尤其是播种和刚出苗后,应注意适当控水和提高管理温度,切忌浇大水或漫灌。

3应及时清除病苗和邻近病土,并配合药剂防治,可选用72%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72.2%普力克水剂600倍液,或69%安克·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72%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66.8%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,随后可均匀撒干细土或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。施药后注意提高土壤温度。

立枯病:

 西瓜立枯病多发生在秧苗的中、后期。西瓜种子未出土前受害,造成烂种,刚出土的幼苗后受害,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,病苗白天萎蔫,夜间恢复正常,当病斑绕茎一周时,病部凹陷,茎基部干枯缢缩,幼苗倒伏死亡。中期以后的幼苗,因茎部已木质化,故茎基部虽然发病,病苗仍直立不倒,故名立枯病,在湿度大的条件下,被害部位长出白色霉层,稍大病苗的病部产生蛛网状淡褐色霉层。

 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

Kühn,属半知菌亚门。菌丝有隔膜,初期无色,老熟时浅褐色至黄褐色,分枝处成直角,基部稍缢缩。病菌生长后期,由老熟菌丝交织在一起形成菌核。菌核暗褐色,不定形,质地疏松,表面粗糙。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(Frank.)Donk,属担子菌亚门。自然条件下不常见,仅在酷暑高温条件下产生。担子无色,单胞,圆筒形或长椭圆形,顶生2-4个小梗,每个小梗上产生1个担孢子。担孢子椭圆形,无色,单胞,大小为6-9微米×5-7微米。除西瓜外,还可为害甜瓜等160多种植物[1]

 发病条件

此病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易发生,常在春季与猝倒病相伴发生,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样普遍。此病腐生性较强,可在土壤中以及寄主在其它植物上2年左右,初发病时在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,叶子白天萎蔫,晚上恢复,以后病斑渐凹陷,发展到绕茎1周时病部缢缩干枯,但病株不易倒伏,呈立枯状。病菌的发育适温2030℃13℃以下和40℃以上繁殖受到抑制。肥料未完全腐熟、排水不良、地势低洼、植株过密、土壤黏重、光照不足、光合作用差、植株抗病能力弱,也易诱发西瓜立枯病。发病规律

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寄主病残体上越冬,腐生性较强,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。混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堆肥,以及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的菌丝体和菌核,均可成为病菌的初侵染源。病菌通过雨水、流水、沾有带菌土壤的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,从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,也可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。

病菌生长适温为1728l2以下或30以上病菌生长受到抑制,故苗床温度较高,幼苗徒长时发病重。土壤湿度偏高,土质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发病重。光照不足,光合作用差,植株抗病能力弱,也易发病。

防治措施

1、农业防治

(1)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。

(2)苗床土壤处理可用40%亚氯硝基苯和50%福美双混用,比例11,或用40%拌种双,每平方米用药8,与细土混匀施入苗床。

(3)实行轮作。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轻发病。

(4)秋耕冬灌,瓜田秋季深翻2530厘米,将表土病菌和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腐烂分解。

(5)土地平整,适期播种。一般以5厘米地温稳定在1215时开始播种为宜。

(6)加强田间管理。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。雨后应中耕破除板结,以提高地温,使土质松疏通气,增强瓜苗抗病力。2.种子处理。

(1)药剂拌种,用药量为干种子重的0.2%0.3%。常用农药有拌种双、敌克松、苗病净、利克菌等拌种剂。

(2)种衣剂处理:种衣剂与瓜种之比为125或按说明使用。 预防:将《青枯立克》按600倍液稀释,每平米3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。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,将《青枯立克》按600倍液稀释,进行灌根,每7天用药1次,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。治疗:稀释倍数:按《青枯立克》500倍液稀释使用,病害严重时,可适当加大用药量。

3、生物防治

1、育苗时,使用《青枯立克》50ml/15kg进行灌根,在苗期、开花膨果期分别灌2次,间隔7天。

根部型每平米2-4克,苗床喷淋。

2、定植时或定植后,《青枯立克》稀释1500倍液,每株200毫升药液,进行灌根,间隔3个月用药一次。

     西 瓜 枯 萎 病

西瓜枯萎病俗称死秧病,发病初期,病株茎蔓上的叶片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,似缺水状,中午更明显,最初12日,早晚尚能恢复正常,数日后,植株萎蔫不再恢复,慢慢枯死,多数情况全株发病,也有的病株仅部分茎蔓发病,其余茎蔓正常。发病植株茎蔓基部稍缢缩,病部纵裂,有淡红色(琥珀色)胶状液溢出,根部腐烂变色,纵切根颈,其维管束部分变褐色。

病菌主要以菌丝、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。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。病菌可通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发 病 的 特 点

病菌主要以菌丝、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。在土壤中可存活610年。病菌可通过种子、肥料、土壤、浇水传播。以堆肥、沤肥传播为主要途径。病害发生与温、湿度关系密切。病菌生长温度为535℃,土温2430℃为病菌萌发和生长适宜温度。该病为土传病害,发病程度取决于土壤中可侵染菌量。一般连茬种植,地下害虫多,管理粗放,或土壤粘重,潮湿等病害发生严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,西瓜尖镰孢菌侵染所致。病菌在土壤中和未腐熟的带菌肥料中越冬,在离开寄主的情况下,能存活56年,部分病菌可存活10年以上。西瓜枯萎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隙侵入,先在寄主管壁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,然后进入维管束,在导管内发育,病菌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,分解破坏细胞,使导管内积累果胶类物质,堵塞导管,影响水分运输,引起植株萎蔫。该病主要靠含菌土壤传播,重茬种植,土壤中病菌多,病株率可达70%左右,病残体及病粪,种子亦可传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

幼苗发病时呈立枯状。定植后,下部叶片枯萎,接着整株叶片全部枯死。茎基部缢缩,出现褐色病斑,有时病部流出琥珀色胶状物,其上生有白色霉层和淡红色粘质物(分生孢子)。茎的维管束褐变,有时出现纵向裂痕。根部褐变,与茎部一同腐烂。

西瓜枯萎病各个时期均可发生,以结果期发病最重。其病菌适宜温度在2530℃,土温低于23℃,高于34℃,发病则轻,土壤含水量高,湿度大时发病重。

病菌从根顶端附近的细胞间隙侵入,边增殖边到达中心柱产生毒素,堵塞导管,破坏根组织,阻碍水分通过。连续降雨后,天气晴朗,气温迅速上升时,发病迅速。[

      

防治西瓜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换根,用葫芦或新土佐等高抗枯萎病的葫芦科作物做砧木嫁接西瓜品种,只要注意彻底断掉西瓜根,苗子栽植时,不使嫁接口部位与土壤接触,就会有效地防止西瓜枯萎病的发生。

对没有嫁接的自根苗西瓜,要坚持以防为主、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,认真抓好农业防治、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。

农业防治

1、选择抗病品种。种植抗病西瓜品种是首选措施。
  2、嫁接栽培。由于西瓜枯萎病病菌难以侵染葫芦、瓠瓜、南瓜等,以这些作物为砧木进行嫁接换根,这种方法是解决西瓜枯萎病的较好途径。我县已有一部分瓜农选用葫芦为砧木,进行靠接,减轻了枯萎病的发生。
  3、水旱轮作。西瓜枯萎病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,但在水中存活期限只有130多天。因此,水旱轮作是预防枯萎病的最佳方法。
  4、种子处理。用漂白粉2-4%溶液浸泡30分钟后捞出并清洗干净,可杀死种子表面的枯萎病病菌及炭疽病病菌。
  5、慎用育苗土。育苗用的营养土应选用塘土、稻田土或墙土,禁用瓜田或菜园土,农家肥要充分腐熟,不用带有病株残体的农家肥。[3]

药剂防治

预防:

育苗期《青枯立克》600倍液喷雾,71次,连喷2—3次。

治疗:

《青枯立克》300倍液+《大蒜油》15-20ml灌根,3—51次,连灌2次。

西瓜枯萎病是维管束病害,一旦发病,必须立即进行灌根或叶部及茎基喷施。

西瓜细菌性角斑病

发生规律

细菌引起的病害。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,借风雨、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传播,从寄主的气孔、水孔和伤口侵入。温暖高湿条件,有利于发病。

防治措施

1)无病瓜采种和种子处理:播前种子用40%

  西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叶

也可用55℃温水浸种15分钟,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。

2)生长期间或收获后清除病叶、病株并深埋,实行深耕。

3)药剂防治 

发病中前期

方案一:《奥力克-细截》50ml+金贝40ml,兑水15公斤水,5—7天用药1次,连用2-3次;

方案二:《奥力克-细截》50ml+青枯立克30ml,兑水15公斤,每5—7天用药1次;

方案三:《奥力克-细截》50ml+速净30ml,兑水15公斤, 5—7天用药1次,连用2-3次。

发病中后期

细截50ml 兑水15公斤,3—5天用药1次。 注意: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时,应同时加入药剂霜贝尔30ml

西瓜炭疽病

西瓜炭疽病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生,但以植株生长中、后期发生最重,造成落叶枯死,果实腐烂。在幼苗发病时,子叶上出现圆形褐色病斑,发展到幼茎基部变为黑褐色,且缢缩,甚至倒折。成株期发病时,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圆形淡黄色斑点,后变褐色,边缘紫褐色,中间淡褐色,有同心轮纹。病斑扩大相互融合后易引起叶片穿孔干枯。在未成熟的果实上,初期病斑呈现水浸状,淡绿色圆斑,成熟果实上开始为突起病斑,后期扩大为褐色凹陷,并环状排列许多小黑点,潮湿时生出粉红色黏物,多呈畸形或变黑腐烂。

症状

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茎蔓、叶柄和果实。幼苗受害子叶边缘出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病

  西瓜炭疽病

斑,外围常有黑褐色晕圈,其病斑上常散生黑色小粒点或淡红色黏状物。近地面茎部受害,其茎基部变成黑褐色且缢缩变细猝倒。瓜蔓或叶柄染病,初为水浸状黄褐色长圆形斑点,稍凹陷,后变黑褐色,病斑环绕茎一周后,全株枯死。叶片染病,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斑点,有时出现轮纹,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物。果实染病初为水浸状凹陷形褐色圆斑或长圆形斑,常龟裂,湿度大时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状物。[1]

发病规律

西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,其发病最适温度为2227℃10℃以下、30℃

  西瓜炭疽病

以上病斑停止生长。病菌在残棵或土里越冬,第二年温度湿度适宜,越冬病菌产生孢子,开始初次侵染。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可以直接侵入子叶,引起幼苗发病。病菌在适宜条件下,再产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,进行再次侵染。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流水、风雨及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。摘瓜时,果实表面若带有分生孢子,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可以侵染发病。炭疽病的发生和湿度关系较大,在适温下,相对湿度越高,发病越重。相对湿度在87%95%时,其病菌潜伏期只有三天,湿度越低,潜伏期越长,相对湿度降至54%以下时,则不发病。此外,过多用氮肥,排水不良,通风不好,密度过大,植株衰弱和重茬种植,发病严重。

防治方法

炭疽病的防治应重点选用抗病品种,调节室内湿度,使其降至70%以下,并抓好全生育期的保护。

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齐红、齐露、开杂2号、开杂5号、京欣、兴蜜。

种子消毒,培育无病壮苗。

实行轮作,合理施肥,减少氮素化肥用量,增施钾肥和有机肥料。

地面全面覆地膜并要加强通风调气,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至70%以下。

  西瓜炭疽病

合理密植,科学整枝,防止密度过大,以降低室内小气候湿度。

科学用药

苗期:细致喷洒,每10天左右一次。

伸蔓以后,

结果后用

预防方法

方案一:奥力克-速净30ml,兑水15公斤,每7—101

方案二:奥力克-速净30ml+金贝40ml兑水15公斤,每7—101

发病中前期

方案一:奥力克-速净50ml+金贝40ml,兑水15公斤水,5—7天用药1次,连用2-3次;

方案二:奥力克-速净50ml+细截30ml,兑水15公斤,每5—7天用药1次;

方案三:奥力克-速净50ml+霜贝尔30ml,兑水15公斤, 5—7天用药1次,连用2-3次。

发病中后期

奥力克-速净50ml+大蒜油15ml,兑水15公斤,3—5天用药1次。

西瓜细菌性果腐病

沿叶片中脉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,有的扩展到叶缘,叶背面呈水浸状。果实染病,果表面出现数个几毫米大小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浸状斑点,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斑,变褐或龟裂,果实腐烂,并分泌出黏质琥珀色物质,瓜蔓不萎蔫,病瓜周围病叶上出现褐色小斑,病斑通常在叶脉边缘,有时有黄晕,病斑周围呈水浸状。

西瓜细菌性果腐病

   

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citrulli称类产碱假细胞西瓜亚种西瓜细菌性斑豆假单细胞,属细菌。病菌革兰氏阴性菌,菌体短杆状,极生单根鞭毛。

发 生 规 律

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。带菌种子是病害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。病菌在田间借风雨、灌溉水、昆虫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,从伤口或气孔侵入。多雨、高湿、大水漫灌易发病,气温24—28℃l小时,病菌就能侵入潮湿的叶片,潜育期37天。

防 治 方 法

实行轮作;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;采用塑料膜双层覆盖栽培方式。种子消毒:用40%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,清水冲净后浸泡68小时,再催芽播种。有些两瓜品种对福尔马林敏感,用前应先试验,以免产生药害。


  由于近年来调种的频繁,生产中很难区分安全与非安全种子。对此,采取在主要西瓜种植区域及优质种植基地推广应用60~80倍过氧乙酸中浸种30 min后立即晒干再进行药剂拌种的方法,阻断初侵染源。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处理的方法是:采用25 g/L咯菌腈+37.5 g/L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 mL对水30 g拌种15~20 kg。经过浸种和拌种处理后的育苗棚病害明显减轻,且苗齐、苗壮。已经发生病害的苗床或者没有发病的育苗棚,接穗时可用20%噻菌酮700~8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。人员、操作工具也要全部消毒,避免病害传播。为防止群众喷20%噻菌酮由于浓度过量而影响西瓜苗的生长,在没有技术人员指导下建议采用72%农用链霉素3 000~4 000倍液喷雾消毒效果最好。掌握在连续阴雨天气后,或在发病初期用47%春雷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20%噻菌酮600倍液均匀喷雾。喷对好的药液900 L/hm2,10 d左右喷1,防治2~3次。采收前7 d停止用药。

新闻中心